【中意山林文史專欄】認識台灣• 從心踏土地 (上)
2020.04.01 瀏覽數:12611

認識台灣  從心踏土地
從大同山逢甲人快樂農莊探索張士箱公樹林墾殖史
文.攝影/ 陳韋佐 (合經63 EMBA92)
 
逢甲人月刊對大家切身關係的台灣自然地理、人文歷史一直闕如,經賴文堂總編輯、謝振裕名譽總會長等校友前輩指導並建言下,決意再開闢這方面「專欄」,希望常年涉獵的學長們加入寫作行列,揮灑藝文空間。「專欄」文章就「從大同山逢甲人快樂農莊探索張士箱公樹林墾殖史」啟始吧!
 
拈花惹草班快樂農夫
2020年2月25日正是初春好日子。驅車前往新北市樹林區大同山之逢甲人「快樂農莊」。風和日麗、陽光普照,農場內草木扶疏、百花爭艷。抵達農場時,陳爸已經在田園裡來回澆菜、整理菜圃;鄭宗陽學長頭戴斗笠,模樣真不像平日衣冠楚楚的紳士。「拈花惹草班」成員目前真實人數已有八、九十名,表定每逢星期二、四會有成員來加入培育蔬果農事,活動筋骨保健康兼聯誼,咸認為這是逢甲人最美的戶外樂事。
 
張方大基金會提供土地
因張氏三十二世(張士箱第八代)張立義學長之成就,其家族慨然提供在樹林大同山山麓一塊祖產山坡地,做為逢甲人「快樂農莊」活動場地,讓大家體驗當農夫的樂趣。當然三不五時需要以微薄金錢捐獻給「張方大慈善基金會」,做為利用土地的補償和敬意。大片從未整地的雜木林交給「拈花惹草班」,在校友群策群力下,披荊斬棘終於2016年8月21日初顯成果,當天在農場舉辦的同樂會中,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其後,接連不斷將所受捐資挹注在農場建設上,如今展現眼前的光景,真正讓逢甲人揚眉吐氣。逢甲人何其有幸能夠站在清領以來張方大公的土地上,重踏當年先民在「風櫃店」(樹林舊名)拓墾的腳步。這種機緣可說巧合,是上天給予逢甲人特別的安排,眾校友皆衷心地感佩。
 
方大居祖宅改建為紀念堂
「張方大紀念堂」位於新北市樹林區啟智街106號,逢甲人很想探究福建晉江鑑湖開臺始祖張士箱公家族來臺拓墾歷史,揭開常年少為人知的豐功偉業面紗。追根溯源樹林永安圳(或張厝圳)墾戶張必榮的新莊拓墾史就從水圳開鑿起頭吧!巍巍巨觀的「張方大紀念堂」,是高六層樓傳統藝術、古色古香建築,民國七十二年六月竣工落成。附設「士箱幼稚園」,教室一到三樓,紀念堂庭院為校園。繞行寬廣庭院一?,幼稚園小朋友的嬉笑聲不絕於耳。此時勾起張立義學長的成長記憶,訴說過往居住在祖宅「方大居」三合院的悲歡歲月。古樸「方大居」舊額仍然佇立在庭院花園一角,默默地守護著方大公在臺族裔。
 
申禁陋規碑與標準石斗
紀念堂左側門入口樹立乾隆四十八年(1783)「申禁陋規」古石碑,其前擺置著「標準石斗」古文物。另立兩件曾經散佚文物的記?碑文,詳細說明失而復得由來。乾隆二十五年(1760)期間,方大公常駐海山公?,經營墾殖及鑿陂開圳事業,額其宅曰「方大居」,署其辦事處為「必榮公?」,即今「張方大紀念堂」所在地,家族世居於此。乾隆四十四年(1779)由清朝官員之丁役監收隆恩莊田產租息,時有大斗超收之弊,立下種種陋規勒索佃戶,眾人苦不堪言。乾隆四十八年(1783)官方採納「張公?」進言,設立標準石斗,頒布嚴禁勒索之「申禁陋規」碑,庶解眾佃之困。由此見證當時海山張公館(業主張必榮)之傲然善舉。
 
張立德董事長心繫逢甲
「張方大紀念堂」設在六樓,從祠堂前埕俯視陳設幼稚園遊樂設施之庭院,憶想「方大居」舊宅之模樣。隨後欣得張立義學長之胞兄-「張方大慈善基金會」張立德董事長接見。張董事長舉足言談不失書香仕家風範,談及先祖士箱公不畏艱難,冒九死一生風險橫渡波濤洶湧的「黑水溝」,在荒蕪的臺灣土地上為世族後裔開創永續經營之耕讀事業。民國七十二年七月族譜修訂完成之時。當年海內外族親近300位匯集在台北,假飯店舉行宗親大會,並在樹林已落成的「張方大紀念堂」中祭祖。士箱公從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遷臺以來,在臺族裔當時已經綿延281年,久未謀面或相見不相識的族親大團員,盛況空前,經媒體大勢報導,一時成為北臺灣佳話。迄今已經睽違318年,因為樹林大同山逢甲人「快樂農莊」之因緣,讓我們重起認識士箱公四子方大在北台灣新莊、樹林一帶拓墾史實之念頭。
<未完待續>



逢甲傑出校友

游永全 董事總經理(逢甲大學 交管系69級) 「竭盡所能,提供創新及專業的店頭行銷服務,幫助客戶建構優質的品牌。」

逢甲共榮圈會員

【微熱山丘 SunnyHills】 施宏漳 營運長(逢甲大學 電子系75級) 真實美味是大家樸實簡單的追求 我們不只把台灣的美好帶到海外 也想讓全球各地的美好相互交流!

公司資料
網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