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忠博士專欄】因應氣候變遷的綠色金融持續發酵
2020.09.01 瀏覽數:12534

不因新冠疫情停歇的
氣候變遷
文/黃正忠博士(化工73、KPMG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服務亞太區負責人暨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
 
根據美國家海洋與大氣總署(NOAA) 在夏威夷Mauna Loa氣候監測站2020年7月6日發布的數據,今年六月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為416.39ppm,與圖一所示過去三年每年九月的二氧化碳濃度相較,成長之快超過人們想像,距離450ppm暖化二度C的活命線,差距僅33.61ppm。許多人都以為新冠病毒造成的疫情使經濟活動大為減少,減碳的壓力自然減少了,氣候變遷的狀況應該大為好轉,其實不然。中國及日、韓2020年進入梅雨季後便豪雨不斷,至今災情仍然嚴峻便可見一般。
 


 
從圖一中可見大氣中的碳排放濃度每年平均增加2.64ppm左右,若人類在地球上再不積極減碳,距離暖化二度C的大災難,只剩下不到13年。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我們必須在15年內減碳百分之五十的警鐘。
2019年包括延燒數月的澳洲森林大火,世界各地野火造成的碳排放量就高達2019全年地球因為使用化石能源產生之碳排放的20%。
今年梅雨季節期間,中國空前的水患一犯就是連續二個月以上,連日本九州與韓國也是水災連連。二月期間南極洲西摩島 (Seymour Island)氣溫破近22℃ 的高溫紀綠;六月下旬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小鎮?Verkhoyansk則破38℃高溫紀錄;台灣也不例外有了台北市38.9℃高溫新紀錄。全球溫度上升對全球及民眾帶來的衝擊和連鎖反應越來越明確,與工業革命前相比,至今全球平均溫度已上升了1.1°C。

 


 
歐盟峰會在2020年7月21日達成總額7,500億歐元的新冠疫情經濟衝擊紓困方案,在修復(Repair)、改革(Reform)、重塑(Remodel) 的峰會主題下,外界只在乎那一國分到多少,卻忽略歐盟對紓困金用途必須用於符合歐盟優先政策事務的要求,包括環境永續及氣候變遷行動。
歐盟紓困金債務特別強調要求改善環境永續及稅收開源上,包括國人與我國企業尚不熟悉、經歐洲議會通過但尚未訂定明確時程的塑膠稅,以及歐盟執委會主張已久對減碳不力的出口國課徵產品進口的碳邊境稅。
儘管貿易保護主義持續成為反對抗暖化行動的護身符,又有新冠疫情的衝擊,但排碳付費的發展訊號依然強勁。根據今年五月世界銀行出版的「2020碳價現況與趨勢」 (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0),目前全球在46個國家與32個地區共有61個碳有價方案,30個為碳稅,另外31個為碳總量管制所驅動的碳交易系統。這些碳有價的制度,涵蓋全球22%的碳排放量,2019年帶來的碳價總額為450億美元。
2020的新冠疫情對於碳價的確已有衝擊,瑞典的碳稅全球最高,目前為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119美元(2019年為127美元);法國碳稅為49美元(2019為50美元);南韓的碳交易均價為33美元;新加坡碳稅、湖北與廣東省碳交易均價均在4美元左右。帶領全球為碳訂上檯面成為顯性風險。2019年10月,帶領全球為碳訂價的國際貨幣基金(IMF)終於發聲,要控制暖化增溫二度C,IMF認為課徵碳稅最有效,且須從目前全球平均碳價每噸2美元,由20個工業大國(G20)在未來十年提高到75美元。
氣候變遷越烈,衝擊越大,碳價格就會越高,對於企業的獲利衝擊就會越大。根據筆者為許多我國大企業採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50美元所做的試算,一旦課徵碳稅對於企業的淨利衝擊會達20%以上,茲事體大,不僅董事會必須嚴格監控氣候風險,金融業也開始積極要求投融資的客戶揭露氣候相關的財務風險。



逢甲傑出校友

游永全 董事總經理(逢甲大學 交管系69級) 「竭盡所能,提供創新及專業的店頭行銷服務,幫助客戶建構優質的品牌。」

逢甲共榮圈會員

【微熱山丘 SunnyHills】 施宏漳 營運長(逢甲大學 電子系75級) 真實美味是大家樸實簡單的追求 我們不只把台灣的美好帶到海外 也想讓全球各地的美好相互交流!

公司資料
網站連結